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一)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教学工作的法规性基本文件。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根据教育部的原则意见和我校的总体教学工作思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和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比例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由教务处提出实施原则意见和要求,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院长负责组织专业教研室起草,经教务处审定,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门课程都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围绕实现总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对课程和学时的安排等进行调整和修改时,须由专业提出调整理由和方案,填写《教学计划变动单》,经学院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审查,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各门课程都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
教学大纲应明确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并对本课程各章、节的基本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实验、实习、作业份量和课内外学时比例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和精选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院教学院长负责组织课程所属教研室编写并审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报教务处备案,并负责检查实施情况。
(三)授课计划是授课内容、方式和进度的具体安排,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校历来安排。
授课计划由主讲教师编制,在开课前完成,经教研室主任批准后执行。内容包括每节课的讲授内容、课堂讲授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上机时间、网络教学时间、学生自学时间、学习要求、必读参考书及习题课、课外习题、实验、测验的安排等。授课计划一式三份,教务处、学院和教研室各一份,以备检查。授课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要求的统一规定,学院和教研室应于学期初、期中进行检查,主讲教师应于学期结束时,向教研室报告执行情况。
二、选、编、使用教材
(一)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要素之一。选用好教材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优先选用新版的国家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规划教材或选用高教出版社、国家专业出版社新出版的教材,于开课前发放给学生。对于尚无合适教材的专业课程或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要积极组织教材的自编自建工作,自编教材应从教学大纲、讲义抓起,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并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编写自己有优势、有特色的教材。
(二)有条件的课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审定,报教务处批准,可选用或部分参照使用实用、先进的国外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三)任课教师应根据我校的特点和本专业的实际,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引进学术前沿知识,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教材管理的具体办法按学校教材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备课、课堂讲授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学院院长都应对本学院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负责,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二)新任课的教师,必须担任过这门课程的辅导、实验,并进行试讲,试讲通过后,由学院院长批准,方能开课。辅导教师应随班听课,并承担上习题课、批改作业、答疑等任务。
(三)备课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堂课,写好教案和讲稿。
(四)课堂讲授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科学技术新成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五)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课内讲授时数,改革教学方法,实行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导向式等教学方式,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习题课、讨论课
(一)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习题课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自学中和作业中遗留问题的解答,考试、测验结果的分析,典型例题解剖以及作业阶段小结等。
(三)课堂讨论内容一般包括:本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问题,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应用等问题。
五、课外作业和辅导答疑
(一)课外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促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运算等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
作业量,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和安排。布置作业时,选题要适当,份量和难易度要适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题,也要有一定数量的概念题及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思考题。
(二)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学生应当根据教师的要求,按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内容完整,计算准确。
(三)自学辅导、课外答疑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答疑,了解讲课效果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辅导答疑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认真抓好两头,带好中间。对于优秀的学生,应注意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重点培养。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应耐心细致加以重点辅导。
(四)答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着重帮助学生找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学。
六、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验课的任务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初步能力。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指导书,并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实验教学的具体项目和要求,制定实验课的考核办法,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做出明确的规定,实验室管理部门应按本学期各班的实验计划,编制实验课程表。
(三)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和改革实验内容,创造条件,增加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对于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用、组装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才能实施。
七、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程度、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以巩固、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评定学生成绩的必要手段。
(二)课程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应修的课程,都必须进行严格考核。
(三)考核方式一般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也可采用口试或开卷考试等方式。
课程临时性测验及期中考试根据课程性质而定,在课内时间进行。每次以20-45分钟为宜,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凡是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有关教研室或专业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凡有条件的课程都要建立试题库(试卷库),无条件的课程要做到教考分离。
考试命题要符合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要求,试题应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并适当均匀地分布在该门课程的几个基本方面,试题题型应比较全面。属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试题应占大部分(一般为60%),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综合运用题(占30%)和少量难度较大的试题(占10%)。
命题时应确定评分标准。主干课程一次拟定5-10套难度相近的试题,建立题库,期末考试时,由教务处指定的教师从试题库中抽取2套试题,随机决定用于考试和补考。
(五)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应以考试成绩为主(一般占70%左右),同时结合平时测验、实验、习题作业等考核成绩(一般占30%左右)评定;应严格评分标准,认真准确地评定试卷,不能降低评分标准或随意提高卷面成绩。
(六)严格执行考场纪律。考场一般应有两名以上的教师监考。考试前要对学生进行考场纪律教育,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和各项规定,发现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七)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做考试结果的分析总结。有关教研室也应有重点地进行试题分析。试题和评分标准、试题分析等,应作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料,存入学院教学档案。
八、实习
(一)实习是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时间安排、方法步骤、检查考核办法等,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就地就近进行。要按照校企协作、密切配合、相对稳定、节约开支、讲究效果等原则,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三)认真做好实习指导工作。实习指导教师一般按学生人数l:15~20的比例配备。应安排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熟悉业务,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做到:事先了解和熟悉情况,全面掌握实习过程,制定实习计划,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指导和生活管理等工作,保证实习效果;主动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搞好协作关系。认真做好学生实习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做好成绩考核和实习工作总结。
(四)学生应遵守“实习守则”,按照实习任务指导书,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要求做到:细心观察,勤于请教,善于思考,认真收集资料,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写好实习报告;虚心学习,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国家财产,注意安全和保密;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
九、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应根据有关内容拟定,难度和分量要适当,使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
(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般按学生人数l:10~20的比例配备。指导课程设计的教师,应事先拟订设计题目,准备设计资料,由教研室主任审批。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阅读及运用知识、文献资料的能力,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认真批改设计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先进性;设计说明书论述透彻、书写清晰、计算准确;图面质量及符合规范标准程度。按五级制评定。
(三)学生应当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到严肃认真,讲究质量,达到所规定的全部要求。
十、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是检查总结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结合业务和科研的实际(也可以是少量的假拟的题目),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对于某些有专长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选题目。设计(论文)题目应经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审查确定。
(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一般师生比以l:6~8为宜。指导教师应由有丰富经验,并对该题目内容较熟悉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
指导教师的任务包括:准备有关文献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进行情况,审阅毕业设计(论文)并写出评语。
在指导过程中,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而应着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创造精神,培养学生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作风。
(四)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答辩委员会由指导教师和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3-5人组成,在答辩委员会主任主持下,负责检查学生完成设计(论文)的质量,对其水平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十一、教学检查
(一)学校制定教学检查制度,并认真执行。各学院都应建立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善薄弱环节,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二)做好开学初教学准备检查工作。各学院、教研室主任应认真细致地检查各门课程的准备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期中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组织协调,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按规定时间将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报教务处。
(三)各学院和教研室,平时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课和开展教学评论,教学法研究等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以利提高教学水平。
每学期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做出教学工作总结汇报,教研室、学院汇总后,研究相应的改进措施,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报送主管校长及教务处备案。
十二、教学研究
(一)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学院、教研室应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素质培养等。
(二)各学院、教研室应把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师进行教研立项,可采取集体和个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定期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并择优推荐省级项目。
(三)有关教学研究立项等具体事项依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