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2023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04-12 点击数:

关于修订2023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编教材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加强课程思政融合,推动课堂革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将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范围

学校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理论、实验、实践环节的课程。

二、修订原则

对于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或有关部(委)统编的课程教学大纲,可根据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教育目标要求,直接选用或修订后选用。

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课程教学大纲要体现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服从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

2.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文化基因、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四新”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课程资源和智慧化教育教学平台,注重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每一门课程合理定位并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淘汰陈旧过时、相关性不强的教学内容;注意吸收本学科先进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

4.科学界定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内在联系。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要求,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升教学内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突出课程特色,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要根据课程体系的连续性与特殊性,以及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各教学环节安排,注意课程的逻辑结构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避免先修课程、并进课程、后续课程内容的脱节与重复,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杜绝课程内容的重复和遗漏。根据教学目标,科学界定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5.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明确课程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课程特点,鼓励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内容和方法上以“精讲多练,注重应用”为原则,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学习等内容,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努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数量,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应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6.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程性质,提倡灵活采用课外作业、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上机操作、实验测试、产品制作等多种方式考核,注意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相匹配。

7.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体现“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优化设置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与标准、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确保课程对毕业要求形成有效支撑。

三、工作要求    

1.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要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定义准确,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术语或定义。内容表述结构应合理,层次清晰,格式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强。标题、序号、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应当规范使用。

2.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性质、课程代码等课程基本信息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课程名称相同但学分(课时)不同或者教学要求有明显差异的,应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

3.2023版本科教学大纲的体例和格式可参照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的电子文档格式按统一的标准范式,页面设置为A4纸,上边距2.5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8cm,右边距2.6cm;正文部分(不要超过页边距)标题为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最小值0磅;正文的中文文字为宋体,英文和数字为半角Times New Roman体,行间距为固定值16磅,标准字间距,正文字号统一为小四号。

4.教学大纲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于2024年4月30日前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决议(盖学院章)及电子版交到教务处陈为涛处(行政楼516室).

处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一日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